2016年9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确立了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 “一轴”是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推动经济由沿海溯江而上梯度发展;“两翼”分别指沪瑞和沪蓉南北两大运输通道,这是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基础;“三极”指的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打造长江经济带的三大增长极;“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横跨东中西三大板块的区位优势,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推动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协调发展和沿江地区高质量发展。
一、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意义
首先,长江经济带发展动力来自于对经济发展规律的战略运用。
纵观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发展规律,经济发展总是由点到(轴)线,再到带到面,以极化发展开始,以区域均衡协调或一体化为终。
早在80年代国内经济学界就已经认识到,并提出来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点-轴-带发展构想,沿海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共同构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t型格局,改革开放40年来逐步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带,长江经济带成为继沿海经济带之后的经济发展先行区,将是支撑21世纪中国经济成长的轴线和经济增长潜力最大的区域。
2018年,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更被赋予了新时代的新内涵。习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
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加强改革创新、战略统筹、规划引导,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流域经济之首,区域均衡的内在动力强劲。中国有黄河、长江、珠江、淮河、海河、辽河和松花江七大流域经济带,人均gdp均突破6000美元,处于中等发达水平以上,gdp总量占到全国的98%,其中长江经济带占到40%,具有强大的经济腹地和内部经济联系。但长江经济带人均gdp仅排第6位,不均衡不充分突出,还有巨大的流域经济均衡发展的空间和动力。加快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决不是拔苗助长,而是顺势引导。
其次,长江经济带发展动力来自于对世界形势变化的长远布局。
当前传统国际贸易规则和秩序风雨飘摇,可能发生剧烈变化,沿海沿江开放经济区需要未来新规则新目标的指引。
虽然中国经济已经习惯于上一波全球化浪潮,但当前逆全球化的潮流汹涌,中美贸易战激烈,传统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路径已经难以为继,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开放体系,促进对内的纵深发展恰逢其时。
推动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不是心血来潮、一时之需,而是全面布局、未雨绸缪、不断完善,不断加码升级。事实证明,长江经济带强动力高质量发展是高瞻远瞩的,是应对世界形势急剧变化的长远布局和高明的招数。
早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就在谋篇布局,以内陆开放,沿边沿路沿江沿海开放应对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思路和政策逐步定型,日益明确。2013年,党中央就开始调研布局长江,2014年启动《长江经济带规划纲要》,2016年开始建设实施,定位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引领全国转型发展的创新驱动带、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经过2年紧锣密鼓的建设,打通了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区域统一通关等制度环节,基本具备了承载进一步高质量发展的条件。由沿海向内陆纵深发展,向经济腹地和纵深发展。这也是新时代新要求新内涵新格局。
第三,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动力还来自与新旧动能转换目标的高度契合。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动力还来自发展目标的与中央新旧动能转换的目标高度契合,率先消除区域不平衡不充分。
一是空间的整合,这里既是东中西三大区域梯度衔接,也是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合理布局分工,还是大城市带大区域,加快发展一批区域性大城市、卫星城市和特色城镇,必将形成多层次城市发展格局,实现长江流域深度整合。
二是产业整合。利用便捷的水陆交通联系网络,促进东西部产业承接转移。重点在改善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促进更高的投资增长速度和更优惠的政策措施等,持续向这些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部分资本密集型产业。
三是投资消费整合、发展和生活整合。以民生为发展目标。比如建设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既是重大基础设施投资又是居民长远的消费福利,实现了跨越式福利改善。促进后发地区的平衡充分发展,实现了发展目标和过程的统一,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需求,进一步提供更好更均衡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环境、更优美的生态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等。
四是高质量替换。质量第一,效率优先。以发展带动的增长,更高质量的发展,高质量替换低质量。包括微观产品质量,工程和服务质量,以及宏观经济发展质量,全长江流域通行的高质量制度。做到精准供需,智能柔性。高质量发展必然也要求高效率、高附加值、可持续性、包容性的发展。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转向共享发展、充分发展和协同发展。
在空间整合、产业整合、投资消费整合、体制整合目标的过程中,必将进一步释放发展动力。
二、长江经济带四年间取得的成就
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沿江11省市和有关部门,建立了以问题为导向的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工作推动新机制,在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转型升级绿色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截至2019年11月底,长江经济带优良水质比例达到82.5%,优于全国平均水平6.1个百分点;劣五类比例为1.2%,优于全国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2019年前三季度,沿江11省市地区生产总值达31.46万亿元,同比增长7.1%,高于全国平均增速0.9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占全国的44.5%。汇总,
1、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不断推进。
截至2019年底,163个问题已完成整改129个,尚未完成整改的34个问题与新披露的152个问题合并建立台账,也正在扎实推进整改。沿江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化工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船舶污染治理以及尾矿库污染治理等生态环境污染治理“4 1”工程取得明显成效。长江干线1361座非法码头已彻底整改,两岸造林绿化1318万亩,基本建成长江两岸绿色生态廊道。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在加快构建。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荆江航道整治工程已投入使用。2019年长江干线年货物通过量29.3亿吨,比2015年增长34.4%;长江干线14个主要港口疏港铁路已全部开工建设,长江集装箱江海联运运量占总运量的60%。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的效益日益显现。
2、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优化长江经济带新兴产业布局,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推动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上游成渝城市群发展,承载力和综合功能不断提高;支持上海崇明、湖北武汉、重庆广阳岛、江西九江开展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和浙江丽水、江西抚州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加快与“一带一路”建设有机结合,印发实施《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建设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
3、大保护体制机制不断健全。
建立“负面清单指南 沿江11省市实施细则”的负面清单管理体系;完善“国家—省—市”三级水质监测预警体系;长江保护法立法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法律草案已经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一读;建立健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经过各方共同努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和绿色发展出现可喜变化,这充分说明,抓长江大保护不仅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反而能够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愈加凸显。
三、长江经济带发展未来发展要点
做好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大文章,首先,要强调“一盘棋”思想。其次,要妥善处理好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五个关系”,全面做好长江生态环保修复工作。再次,还要在体制机制创新上下真功夫、实功夫,打破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召开4年来,从各地发展实践看,“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已生根发芽,沿线各地区各部门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严格遵循“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发展理念,不断廓清发展思路,坚持铁腕治江,逐步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协同推进的新路径。
在看到发展成效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长江经济带所面临的困难挑战与突出问题。比如在认识上,有些人片面地认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就是不发展了”“追赶发展阶段环境代价还是得付”,有些人以“环境治理和修复项目推进进度偏慢、治理难度大或缺少资金”等为理由拖延搪塞;在机制上,生态环境硬约束机制尚未建立,长江保护法治进程滞后,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较弱,难以有效适应全流域完整性管理的要求等。
现实地看,长江流域仍是一条东中西发展不均衡的经济带,生态环境“欠账”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资源要素流动仍面临各种阻碍,区域之间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较大,城市群合作还缺乏协同效应,且对区域发展的带动力不足等。上述问题如果不能尽快解决,势必会让中央的决策部署在成效上大打折扣,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产生负面影响。
做好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大文章,首先,要强调“一盘棋”思想,要按照中央关于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准确把握“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工作思路,以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约束下的经济发展作为共同目标,主动转变观念,凝聚发展共识,真正形成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其次,要妥善处理好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五个关系”,即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生态环保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的关系、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的关系、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要全面做好长江生态环保修复工作,探索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新方法新路径,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同时要坚定不移地将一张蓝图干到底,努力将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有机融合的高效经济体。
再次,还要在体制机制创新上下真功夫、实功夫。要打破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破除市场分割和要素流动障碍,推动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进一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要在一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探索财税体制创新安排,引入政府间协商议价机制,处理好本地利益和区域利益的关系,把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
值得关注的是,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提出要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在长江上游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加上此前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诸多前瞻性的战略叠加和升华,将为长江经济带巨龙腾飞注入新的动力。我们坚信,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将蹄疾步稳,勾画出更加壮美的未来。
扫描二维码关注汉哲微信公众号,查看更多资讯